|
|
|
|
一、電池結構及分類: 現在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電池吧: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裝置。它可分為充電池和非充電池。下面我們要研究一下非充電池的結構了,主要分三個層次:一是最外的一層 “ 皮 ” 也是我們所說的殼,二是供反應化學物質,被殼包住,中間的是石墨電極。當化學物質反應之後轉變成電能由石墨電極輸出在外電路形成迴路形成電流:電池就是工作了。非充電池分為:鎳氫電池,鎳鎘電池。 二、廢電池的危害: 當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反應完全后,電池再也不能供電了,成了一顆廢電池,通常情況下人們就隨手一丟,再買過另一顆新的。大多數人會說,這是很正常的哩。但他們沒有想到,就在那舉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坏他們的家園 —— 地球。也許有人會問: “ 就這麼一個小東西對於地球來說,能有什麼了不起呢!還說什麼破坏? ” 電池看上去並不那麼具有破坏力,但是看東西不能全看表面。廢電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層鏽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 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 60 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 50 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 600 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坏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後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 北京市 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 29.6 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髮達地區。 三、廢電池的處理: 處理廢電池也可以從電池的結構入手,首先是表面的皮,它的主要成分是鋅。在初三的實驗中也有這樣的一個實驗: 1 、用廢棄電池鋅皮制取硫酸鋅晶體。 實驗用品:燒杯、鐵架台(帶鐵圈)、酒精燈、蒸發皿。 稀硫酸、乾電池鋅皮。 實驗步驟: ⑴ 、把乾電池鋅皮表面的雜質除掉后把它們放在燒杯里。 ⑵ 、向燒杯倒進適量稀硫酸,以浸沒鋅皮為度,待鋅皮溶解。 ⑶ 、把反應后的溶液進行過濾。 ⑷ 、把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台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待蒸發皿析出較多晶體時停止加熱,用蒸發皿的余熱把濾液蒸干,把硫酸鋅晶體回收,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2 、第二層的化學物質中的成分很複雜,只有用 的機器才能從中提取出有關成分,再製成有用的東西。日本也曾經有一間這樣的工廠,把廢電池回收,從中提取出汞,但一噸廢電池 可以提取几 十千克 的汞,所以這間工廠 由於投資大,回收小而破產倒閉。雖然政府鼓勵發展這種實業,但很多廠家也不敢以身犯險。最內一層當然是石墨電極啦。 3 、電池的最裡面的是石墨碳棒,其也有很大的作用,回收后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如果從石墨上削下一些粉末,用手摸一下,有滑膩的感覺。石墨的這個性質決定了它可以被用作潤滑劑。有些在高溫下工作的機器就用石墨粉作潤滑劑,這除了應用石墨粉的潤滑性外,還應用了它的熔點高,能耐高溫的性質。其實石墨還有另一種重要的用途,就是用來製造人造金剛石,也許很少人知道石墨和金剛石是由碳元素構成的單質,但它們的原子排列順序不同,導致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大,把石墨加熱到 20000C ,加壓到 5×109 帕~ 1×1010 帕和有催化劑存在條件下,可以製造出那閃閃發亮的人造金剛石。人們看到那美麗的金剛石,怎麼也不會想到它是由那墨黝黝的石墨製成的。 德國有個科斯瑪女士,在中國工作了近 20 年,她和她的朋友都把廢電池帶回德國處理,在中國,她只買充電電池和無汞電池。河南新鄉的田桂榮一年來不辭辛勞,自發地宣傳環保。印材料,搞演講,出資數萬元收購廢電池 30 噸。看來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盡自己的一份義務。所以,回收和處理廢舊電池,不但減少它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類的危害,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的。
|
|
|
|
|
|
|
|